查看原文
其他

未作删改,请注意分析和鉴别

先知书店 曹教授 2024-03-04



此图如你所见,黑线标出的那些“反动内容”,在这个版本中并没有删改,理由是“为了让中国的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西方学者的观点”。当然,编者肯定是要提醒读者“注意分析和鉴别”的。


你说它这样的处理法,究竟是靠谱呢还是不靠谱?我觉得那是相当的靠谱。类似“宝贵经验”还有很多,这里就不多说了(言多必失啊你懂的)。


再请继续看下面的截图,重点看图中红线部分文字



顺便说一下,为什么不直接叙述,而要贴这些截图呢?一是为了向大家证明我所言不虚,二是为了规避那些敏感词,不然发不出来的。



很少有两个国家的关系,像中美一样复杂纠结。任何两国之间的一点风吹草动,都能引起官方与民间的轩然大波、口攻笔伐。


几十年前就有人如此形容——一讲到中国,美国人就分成了两类,一类患了神经病,一类患了精神病。事实上,这也是很多中国人提到美国时的典型症状。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,都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正视历史,看清事情的本质和真相。


《美国在中国的失败》正是这样一部少有的能够直面问题的著作,讲述了从1941-1950年这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,让我们看到为什么“历史的友谊发展到顶点,却变成互相间的敌视”。


◎不仅是美国在中国的失败,更是一场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


仅仅十年的时间,中美关系经历了彻底反转。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的蜜月期,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而彻底崩溃。美国在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彻底成为泡影:以往的善意被误解为敌意,相互责骂代替了友邻对话,政治、舆论乃至军事的对抗,代替了曾经的合作、交流、援助和并肩作战。


这不仅仅是一场美国外交政策的失败,更是20世纪最大的一场地缘政治灾难:地缘上,中国的正式版图发生了极大变化,从“海棠叶”成为了“大公鸡”,台湾从此成为一块“心病”。观念上,美国在中国的失败,本质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失败。从此,激进主义最终席卷了这个东方大国,中国踏上了一条与美国一开始的意愿完全相反的“大国之路”。



◎一枚反射当下中美问题不可多得的棱镜


良好的意愿和高尚的理想,为什么总是带来悲剧性的后果?为什么以争取中国人好感的目的开始,却以激发中国人反美的现实而终结?以往,意识形态领域的简单思维,“对立”“斗争”的语汇,遮蔽了问题背后的多样性。


《美国在中国的失败》则像一枚不可多得的棱镜,不但将问题“折射”,聚焦到最关键的方向——整个四十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——上来;还通过“色散分解”,将光线解析为丰富的光谱,还原出问题的本质——愿望与现实错位的背后,是思想的立足点与政策所遵循原则的内在矛盾。


最重要的是,它还清晰地“反射”出当下现实困境的根源:时至今日,我们仍然处于这场灾难的延长线上,所有的冲突与阴影都有它的回声。


◎历史亲历者+跨文化背景


透视这段历史,需要的不只是对史料的掌握,更需要足够的国际政治视野,对中国和美国两种文化都有足够的了解与关切。作者美籍华裔学者邹谠,毕业于西南联大,身份特殊,既是国民党元老后代,历史的亲历者;同时又是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,十分熟悉中美彼此的政治运作与交往的手法和心理。


也只有这样的作者,才能将美国对华政策充满悖论的自相矛盾,美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在对华政策上的博弈,中国内部国共双方不同阶段的斗争与妥协、手段与目的、攻防转换与进退变化,都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因此,哪怕是在更多档案解密开放的今天,本书的价值也丝毫不减。更难能可贵的是,本书中文版不惧敏Gan,未作删改。长按下图,识别图中的二维码,即可一键收藏先知书店独家好书《美国在中国的失败》:



-END-


最近微信公众号改版了
为了您更容易看到推送的文章
也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
请您将此号设置成星标




张鸣:学生告老师的前世今生

君王“钓术”,如何贯穿中国文化的始终?

没有灵魂的人,谈什么活着?

豆瓣9.3,只允许内部发行的神作(无删减版)

邓晓芒:即便遭遇不公,妹妹残雪仍坚持写作

卡内蒂:群众服从权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

历史的细节,让人感到可怕





点“阅读原文”了解更多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未作删改,请注意分析和鉴别

先知书店 曹教授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